[1] 安洪光.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34):12-16. [2] 龚俊祥,徐有琳,张菁,等. 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网络结构研究[J]. 山东电力技术,2024,51(1):45-51. [3] 胡芳芳. 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 电气传动自动化,2021,43(4):7-10. [4] 范士雄,蒲天骄,刘广一,等. 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技术及其进展[J]. 电工技术学报,2016,31(增刊2):92-101. [5] 石扬帆,樊鑫虎,王博文,等. 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J].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10):194-195. [6] 黄宇. 规模化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策略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7] 陈伟. 新时期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技术探析[J]. 电力设备管理,2024(22):168-170. [8] 赵建红,东星,刘仲稳,等. 基于模糊控制的混合储能平抑风电功率波动[J]. 湖南电力,2023,43(6):124-131. [9] 贾丹,苏文斌. 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综述[J]. 电子技术,2024,53(9):348-350. [10] 刘东,张弘,王建春. 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现状综述[J]. 电力工程技术,2017,36(4):2-7,20. [11] 刘广一,张凯,舒彬. 主动配电网的6个主动与技术实现[J]. 电力建设,2015,36(1):33-37. [12] 赵波,王财胜,周金辉,等. 主动配电网现状与未来发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8):125-135. [13] 陈一鸣,刘赟静,王金鑫,等. 考虑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多源联合系统双层优化调度[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24,44(1):17-24. [14] 杨康. 考虑风、光出力不确定性的梯级水库群多尺度优化调度[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4. [15] 赵冬梅,殷加玞. 考虑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模糊随机机会约束优先目标规划调度模型[J]. 电工技术学报,2018,33(5):1076-1085. [16] MING H,XIE L,CAMPI M,et al.Scenario-based economic dispatch with uncertain demand response[J].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2019,10(2):1858-1868. [17] 赵玉婷,吕当振,万代,等. 分布式储能在配网中的应用及其经济性评估[J]. 湖南电力,2022,42(5):53-59. [18] 刘鑫,吴红斌,王鲸杰,等. 市场环境下考虑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经济调度[J]. 中国电力,2020,53(9):172-180. [19] 韩明序. 电力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模型研究[D]. 镇江:江苏大学,2017. [20] 廖剑波,李振坤,符杨.“源-网-荷”相协调的主动配电网经济调度[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30(1):69-75. [21] 文刚,翁维华,赵岩,等. 考虑负荷聚集商参与的源荷互动双层优化模型[J]. 电网技术,2017,41(12):3956-3963. [22] 张文秀,韩肖清,宋述勇,等. 计及源-网-荷不确定性因素的马尔科夫链风电并网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J]. 电网技术,2018,42(3):762-771. [23] 马丽,李伟,裴玮,等. 含高比例光伏配电网中计及需求侧响应的混合储能配置优化[J]. 高电压技术,2024,50(4):1416-1425. [24] 李晓露,徐婉云,柳劲松,等. 考虑时序相关性的需求侧资源可调节功率域聚合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4,52(15):58-68. [25] 彭春华,谢鹏,陈臣. 大规模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可调节鲁棒优化调度[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5):4324-4332. [26] 谢俊,蔡美红,SIMON N.G,等. 一种新颖的可控负荷优化调度策略[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5):99-104. [27] 龚艳冰,徐绪堪,刘高峰. 基于正态云期望和方差距离的语言型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36(1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