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 雷欧纳德,L.格雷斯比.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原书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 郭剑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达成“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N].国家电网报,2021-09-07(5). [3] 孙黎霞,彭嘉杰,白景涛,等.结合图嵌入算法的电力系统多任务暂态稳定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2,46(2): 83-91. [4] 郑超,孙华东,邓嘉卿.基于广域支路响应的功角失稳主动解列控制[J/O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11[2022-03-22].https://doi.org/10.13334/j.0258-8013.pcsee.211592. [5] 王秀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源网荷储”新生态[J].能源,2021(7): 28-30. [6] 刘春晓,姜涛,李雪,等.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电力系统动态稳定综合评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2): 144-150. [7] 叶季蕾,薛金花,王伟,等.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J].中国电力,2014,47(3): 1-5. [8] 王增平,朱劭璇,王彤,等.基于故障全景信息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0,48(15): 34-42. [9] 叶萌,谭锡林.基于实时分类负荷模型的受端电网电压稳定问题研究[J].电气技术,2019,20(1): 53-57. [10] 李相俊,马会萌,姜倩.新能源侧储能配置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2022,55(1): 13-25. [11] 徐海波.适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电网故障识别新判据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20. [12] 方日升,林耀东,徐振华,等.基于录波曲线的电力系统低频率振荡事故原因分析与抑制策略[J].中国电力,2021,54(11): 104-114. [13] 柴华,张学军,李明贤,等.光伏发电系统抑制电力系统功率振荡的机理[J].电网技术,2021,45(5): 1809-1818. [14] 吴为,汤涌,孙华东,等.电力系统暂态功角失稳与暂态电压失稳的主导性识别[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31): 5610-5617. [15] 姜玉鹏.基于MATLAB/Simulink 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与仿真[J].科技与创新,2021(17): 63-64. [16] 董晓晶,盖新武,张坤,等.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多机控制系统诊断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20,43(4): 49-52. [17] 江秀臣,许永鹏,李曜丞,等.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输变电数字化转型[J].高压电技术,2022,48(1): 1-10. [18] 刘占春.论新形势下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20(24): 59-60. [19] 温日永,秦文萍,唐震,等.转动惯量分布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0,51(3): 430-437. [20] 甘海庆,任禹丞,齐路,等.考虑电力市场机制下的客户侧储能参与需求响应控制策略[J].电力需求侧管理,2022,24(1): 81-86. [21] 陈亦平,方必武,张勇,等.电力系统频率模式特征辨识及仿真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2020,14(6): 17-24. [22] 李名科,庾力维,陈中平,等.10 kV配电网短路电流控制策略仿真分析[J].电气工程学报,2021,16(1): 83-89. [23] 周一辰,畅布赫,李永刚.基于dq统一频率变换的电力系统宽频带仿真与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4) :162-169. [24] 颜湘武,崔森,宋子君,等.基于超级电容储能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惯量与一次调频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44(14): 111-120. [25] 刘征帆,安军,蒋振国,等.基于轨迹灵敏度频域特征提取的电力系统仿真误差主导参数识别[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3): 144-150. [26] 颜湘武,宋子君,崔森,等.基于变功率点跟踪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协调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一次调频策略[J].电 工 技 术 学 报,2020,35(3): 530-541. [27] 周一辰,覃露,李永刚.基于多求和不等式输出反馈Lyapunov 判据的时变时滞电力系统二次调频控制[J].电网技术,2021,45(8): 3247-3258. [28] 吴鸣,宋振浩,吕振宇,等.计及综合效益的虚拟同步化微电网二次调频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40(3): 743-754. [29] 孙李平,史英哲,云祉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光伏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N].中国能源报,2021-05-10(4). [30] 张一泓,应昱杭,丘凌,等.含清洁能源接入的电网运行状态综合评价方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36): 74-76. [31] 王世杰,胡威,高鑫,等.新能源并网发电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21,40(2): 47-52. [32] 薛娟.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网调度运行的影响[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0): 201-202. [33] 朱罡,李延和,张真,等.省级电网全清洁能源供电运行控制技术与应用[J].中国电力,2021,54(5): 195-205. [34] 徐潇源,王晗,严正,等.能源转型背景下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及应对方法综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5(16): 2-13. [35] 舒印彪,薛禹胜,蔡斌,等.关于能源转型分析的评述(二)不确定性及其应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42(10): 1-12. [36] 薛禹胜,雷兴,薛峰,等.关于风电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影响的评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9): 5029-5040. [37] 齐放.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在线评估[J].四川电力技术,2021,44(4): 38-42,89. [38] 薛安成,王嘉伟,刘晓博,等.电力系统超低频振荡机理分析与抑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2): 553-568. [39] 王彩霞,时智勇,梁志峰,等.新能源为主体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及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5(16): 3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