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克河,王继业,李为,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一代电力系统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39(4): 966-978. [2] 侯冠基,张尧,周二专,等.一种基于开源软件的新型电力系统网格计算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 56-60,80. [3] 孙伟卿,刘唯,张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下配电网动态重构与移动储能协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5(19): 80-90. [4] 朱轶伦,张东波,陈新建,等.计及频率特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概率潮流分析[J].浙江电力,2021,40(5): 7-13. [5] 王嘉阳,周保荣,王彤,等.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网规划决策支持软件设计与实现[J].广东电力,2021,34(3): 50-59. [6] 万灿.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分析与调控[J].电力工程技术,2021,40(2): 1. [7] 柳璐,程浩忠,吴耀武,等.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输电网规划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5(13): 176-183. [8] 卓振宇,张宁,谢小荣,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5(9): 171-191. [9] 王灿,张雅欣.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J].中国环境管理,2020,12(6): 58-64. [10] 艾欣,周树鹏,赵阅群.基于场景分析的含可中断负荷的优化调度模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S1): 25-31. [11] 朱兰,周雪莹,唐陇军,等.计及可中断负荷的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运行[J].电网技术,2017,41(6): 1847-1854. [12] 艾欣,周树鹏,陈政琦,等.多随机因素下含可中断负荷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与求解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8): 2231-2242. [13] 吴红斌,侯小凡,赵波,等.计及可入网电动汽车的微网系统经济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9): 77-84,99. [14] 魏大钧,张承慧,孙波,等.基于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多目标优化调度[J].电网技术,2014,38(11): 2972-2977. [15] 刘柏良,黄学良,李军,等.含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电网多目标规划研究[J].电网技术,2015,39(2): 450-456. [16] 向育鹏,卫志农,孙国强,等.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配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J].电网技术,2015,39(1): 264-270. [17] 胡泽春,谢旭,张放,等.含储能资源参与的自动发电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9): 5080-5087. [18] 谭兴国,王辉,张黎,等.微电网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及评价指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8): 7-14. [19] 尤毅,刘东,钟清,等.主动配电网储能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8): 46-52. [20] 冯树海,姚建国,杨胜春,等.“物理分布、逻辑集中”架构下调度系统一体化分析中心总体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35(12): 138-144. [21] 姚建国,杨胜春,单茂华.面向未来互联电网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架构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1): 52-59. [22] 申建建,曹瑞,苏承国,等.水火风光多源发电调度系统大数据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39(1): 43-55,319. [23] 于存水. 基于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调度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4] 王逸飞,张行,何迪,等.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电网防灾调度系统功能设计与系统架构[J].电网技术,2016,40(10): 3213-3219. [25] 丁盛舟,李永光,杜鹏,等.基于CIM/E的电网调度系统数据质量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3): 129-134. [26] 翟明玉,王瑾,吴庆曦,等.电网调度广域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系统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 67-71. [27] 黄智鑫.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4. [28] 刘纯,黄越辉,张楠,等.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的新能源优化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 159-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