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健康,高波,张血琴. 500 kV输电线路耐张线夹电接触计算及其发热研究[J]. 中国电力,2016,49(11):25-30. [2] 孔庆伟. 耐张引流发热的故障实例及分析[J]. 科技风,2013(14):7,9. [3] 蒋兴元. 耐张线夹发热原因分析及检修质量提升方法[J]. 技术与市场,2015,22(5):78-79. [4] 吴正树,张明洲,张利娜,等. 输电线路引流板发热的原因分析和试验研究[J]. 电工电气,2020(12):52-55. [5] 李国勇,彭继文. 500 kV紧凑型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分布特性[J]. 湖南电力,2008,28(6):10-12,18. [6] 王震,凌惠民. 带负荷检修500 kV线路耐张线夹引流板[J]. 高电压技术,2005,31(10):85-86. [7] 郭美玉,朱小明,陆新东,等. 双回路接地导通电阻测试仪测量方法研究[J]. 工业计量,2019,29(6):83-85,89. [8] 刘义华,张国强,金建国,等. 油浸倒置式电流互感器的介质损耗测量方法[J]. 浙江电力,2007,26(2):59-61,75. [9] 王锡平. 直流电桥的误差分析与计算[J]. 浙江电力,1999,18(3):47-49. [10] 莫华荣,黄小雪. 接地导通电阻测试仪电阻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估及校准和测量能力表示[J]. 工业计量,2012,22(6):46-47. [11] 杨富磊,张玉婵,祁志远,等. 基于有限元的预绞式耐张金具发热故障分析[J]. 电气技术,2019,20(1):24-26,30. [12] 尹文阔,李峰,赵文彬,等. 架空线路压接金具接触电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 河南科技,2020,39(23):75-77. [13] 曾嵘,周佩朋,王森,等. 接地系统中接触电阻的仿真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高电压技术,2010,36(10):2393-2397. [14] 吴昊. 500 kV线路耐张线夹引流板发热原因分析及对策[J]. 科技与创新,2016(9):120. [15] 郭晓飞,李拥春,赵元林. 耐张引流发热的分析与处理[J]. 电气技术,2010,11(8):136-139. [16] 叶自强,朱和平. 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研究[J]. 电网技术,2006,30(增开1):258-263. [17] 吴昊,楼钢,吴峰,等. 补偿电抗器限压MOA对CVT介损测试的影响分析[J]. 浙江电力,2015,34(4):18-21. [18] 黄巍,程泳,董建新,等. 500 kV架空地线金具发热的分析与对策[J]. 浙江电力,2013,32(11):36-39. [19] 骆桂英,韩杰. GIS出线套管下部连接螺栓发热分析与处理[J]. 浙江电力,2008,27(6):71-72,76. [20] 张杰,王炯耿,周阳洋,等. 145 kV户外交流隔离开关触头发热原因分析[J]. 浙江电力,2018,37(5):70-73. [21] 钱卫良,李晋,张龙超. 配电网螺纹系列线夹的研制与应用[J]. 浙江电力,2017,36(6):52-54,71. [22] 朱雄伟. 关于发热量测定标准GB/T213及ASTM D 3286的异同比较[J]. 浙江电力,1999,18(1):36-39. [23] 罗进圣. 一起110 kV电缆安装缺陷的分析和处理[J]. 浙江电力,2002,21(4):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