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J].城市轨道交通,2022(8):20-35. [2] 刘继宗,张祖涛,王浩,等.城轨交通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OL].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3:1-28.(2023-04-21)[2023-11-22].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1.1277.U.20230420.1616.004.html. [3] 史华伟,杨艳婷.北京新建地铁供电方式分析比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21(1):118-119 [4] 崔艳鹭.复合功能市域快线车辆供电制式选择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21,65(6):159-165. [5] 龙潭,崔洪敏,何帅.城市轨道交通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20,33(6):127-133. [6] 罗润谦.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现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23,46(5):154-158. [7] 方晓春,王婷婷,杨中平,等.城轨列车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全速域转矩闭环矢量控制研究[J].铁道学报,2020,42(11):60-67. [8] 孙振耀,马光同,徐帅,等.轨道车辆永磁牵引电动机控制技术综述[J].铁道学报,2023,45(6):26-40. [9] 刘宇嫣,杨中平,林飞,等.城轨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自适应能量管理与容量优化配置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21,36(23):4874-4884. [10] 刘聪.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回馈系统设计与节能探讨[J].电工技术,2023(12):21-25,29. [11] 胡海涛,葛银波,黄毅,等.电气化铁路“源-网-车-储”一体化供电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2,42(12):4374-4391. [12] 杨帆,任永峰,云平平,等.双级锂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的协调控制及功率分配[J].可再生能源,2019,37(3):361-366. [13] 郁家麟,肖龙海,胡舟,等.微电网含非线性与不平衡负荷时的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分配策略研究[J].电源学报,2020,18(2):43-54. [14] 孟鑫,陈茂林,王雄正,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系统最优效率控制方法[J].湖南电力,2023,43(3):2-8. [15] 袁佳歆,曲锴,郑先锋,等.高速铁路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21,36(19):4161-4169,4182. [16] 李亚楠,杨大鹏,曹勇,等.磷酸铁锂/石墨电池浮充寿命及失效分析[J].电池,2023,53(5):523-527. [17] 熊庆,邸振国,汲胜昌.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及寿命预测研究进展综述[J/OL].高电压技术:1-14(2023-02-07)[2023-11-22].https://doi.org/10.13336/j.1003-6520.hve.20221843. [18] 王东,张友鹏,赵斌.电气化铁路钢轨内阻抗计算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21,40(5):45-48. [19] 邓谊柏,曾升,李楚杉,等.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城轨供电系统效能提升[J].机电工程技术,2023,52(7):1-5. |